제목   |  还百姓一个“耳根清净” 작성일   |  2019-05-13 조회수   |  2841

 

还百姓一个“耳根清净”

 

 

 

       笔者有朋友前些日子参加一项专业考试,刚报完名,就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让他参加培训。更让他惊讶的是,电话骚扰者不仅知道他刚买了房,还知道他有多少房贷,甚至连他的姓名、住址等也知道。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经历。骚扰者通过打电话,让你买房、贷款、购买促销产品,或者谎称你中了奖,甚至威胁你犯了罪……种种套路、陷阱,烦不胜烦,还有一些老年人因此受骗,产生了严重社会危害。

 

     从“误打误撞”到“精准定制”,这些骚扰电话日渐频繁、让人防不胜防的背后,是公民大量个人信息通过各种途径泄露的大问题。有统计显示,中国国内网站每年泄露信息约51.2亿条。曾有媒体报道,有人花3.8元就购得长达33页的某人信息报告,其中不仅包含个人通话记录、出行记录、消费记录和人脉关系,甚至还“附送”针对个人的详细量化分析。

 

     可见,骚扰电话不过是个人信息泄露产生的危害之一,其对个人隐私权、财产安全、人身安全造成的危害以及对通信产业健康发展的冲击都是巨大的。

 

     我们的电话号码是怎么泄露出去的?途径有很多。据公安部门透露,泄露个人信息的源头大多是有合法收集公民个人信息权的相关单位或部门的“内鬼”,涉及金融、电信、教育、医院、国土、工商、民航等各个行业。另外,社会机构如房产中介、保险公司、商家等也通过不同方式获得个人信息。一些不法分子还通过“撞库”方式攻击一些收集信息的公司数据库,以获取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的“买家”也很多。电话诈骗团伙出于精心设计骗局需要,愿意出高价购买公民个人各类基本信息;一些广告、保险、中介公司则希望以公民个人信息进行大数据营销。同时,某些运营商在这个过程中推波助澜,为赚取可观的电话费,不仅积极给各类电销公司提供优惠套餐,对异常号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帮助电销公司“复活”被骚扰软件拦截的号码。

 

   因此,要根治骚扰电话,应从保护个人信息开始。

 

   加强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落实是首要之策。近年来,《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关于依法惩处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活动的通知》《网络安全法》等一系列保护公民个人电子信息的法律法规、政策先后出台。切实贯彻落实相关法律精神,需要出台更多细化措施、完善相关法规。例如,加快通信网络不良语音信息判定标准、电信网络不良和诈骗语音处置技术能力要求等行业标准的编制,并在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界定骚扰电话的定义和处罚标准等。

 

   监管部门要及时“亮剑”。近年来,工信部等相关主管部门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一定效果。下一步应巩固成果,去除更多难点、堵点。比如,严查各类“内鬼”、为虎作伥的人员和机构,进一步明确监管责任、协调各执法部门联动发力等。

 

   当然,骚扰电话并非中国独有。置身信息时代、网络时代,骚扰电话是许多国家面对的共同挑战。借鉴海外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我们一定能够找到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治理骚扰电话的“药方”,还百姓一个“耳根清净”。

 

 

 

 

 

 

 

[生词]

1. 惊讶 [ jīng yà ] : 感到很奇怪;惊异

2. 骚扰 [ sāo rǎo ] : 使不安宁;扰乱

3. 类似  [ lèi sì ] : 大致相像

4. 威胁 [ wēi xié ] : 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

5. 频繁 [ pín fán ] : (次数)多

6. 泄露 [ xiè lòu ] : 不应该让人知道的事情让人知道了

7. 附送 [ fù sòng ] : 附带赠送

8. 透露 [ tòu lù ] : 泄露或显露(消息、意思等)

9. 获得 [ huò dé ] : 取得;得到(多用于抽象事物)

10. 推波助澜  [ tuī bō zhù lán ] : 比喻从旁助长或推动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扩大声势或影响。

11. 置身 [ zhì shēn ] : 把自己放在;存身(于)

 

 

 

 

 

 

 

 

网址:http://it.people.com.cn/n1/2019/0513/c1009-31080403.html

 

 

 

인쇄하기